里分,是武漢獨特的民居建筑,這里蘊藏著大武漢被封存的民國記憶,雜糅了這百年來的中西碰撞、時局變遷、悲歡離合和風花雪月,記錄了漢口最“洋氣”的時刻和最市井的故事。如果想要真正的貼近武漢,那一定要先了解武漢的老里分。
里分不同于其他傳統民居,漢口的里分民居是近百年民居文化的一個縮影,也是漢口開埠之后東西方建筑文化交融的標本。
咸安坊屬民國早期里坊式住宅建筑群,為漢口有代表性的高級里分住宅區。
修繕前的咸安坊
咸安坊有兩層磚木結構石庫門式住宅20余棟,作為國內保存最完好的石庫門建筑群,咸安坊在武漢市現存的10處被作為優秀歷史建筑加以保護的里份中,是唯一享受“一級保護”的特保兒,當年這里曾是高級住宅區,居住著洋行職員、實業界人士、富商及當紅藝人等社會各界名流,如輪船巨頭盧作孚、藥業大王陳太乙、漢劇大師陳伯華都曾居住于此,其規模和建筑特色均體現了那個時代的開發、設計、施工一流水平。
坊口的一堵墻上那塊由武漢市人民政府1993年7月所立的“優秀歷史建筑”黑色金字大理石碑仍在,碑文主要內容為:咸安坊屬民國早期里坊式住宅建筑群,1910年以后建成,由興漢昌等4家營造,為漢口有代表性的高級里分住宅區,坊內交通分為主巷、次巷和支巷,規模較大,全坊有兩層磚木結構石庫門式住宅20余棟。
修繕前的咸安坊,建筑外立面主要分為清水紅磚墻和水泥仿石勾縫粉刷飾面;四坡屋頂(雙坡頂多為后期加建),局部老虎窗,現狀鋪機平瓦(大部分紅色, 局部黑色),總體風貌保存尚可。建筑主入口是典型的石庫門頭裝飾,正立面一層外窗多設帶有裝飾圖案的鐵藝窗,室內木地板為洋松企口板,被稱為“鋼窗蠟板”;咸安坊沿勝利街一面為城市主要界面,作為現狀界面的建筑局部樓棟立面風貌不佳,有嚴重加建和缺損狀況。
咸安坊修繕前屋面
咸安坊坡屋面修繕
本次保護修繕中,立面、環境重點保護里分格局、建筑外立面及立面裝飾構件。大部分房屋屋面上整體有改建、加建、抬高,現狀頂部多為加建部分的雙坡頂,均已陳舊破損,局部有坍塌燒毀遺跡。本項目遵守保護圖則“統一規劃、整體保護、合理利用、利用促進保護”的修繕原則及指導思想,屋面工程是本次修繕的重中之重。
為延續片區的歷史風貌,設計團隊和施工團隊決定拆除屋面搭建、改建部分,采用鋼結構體系,復原原有四坡頂屋頂形態,并提高屋面的防水性能及保溫性能。
本工程坡屋面防水等級為Ⅱ級,坡屋面采用瀝青防水板(兼作順水條) 防水層,平屋面采用三元乙丙高分子防水卷材做防水層。
原屋面瓦在拆除前收集留用,其余所有加建部分均拆除,參考房測圖數據和周邊建筑相似部位坡屋面坡度,用鋼結構屋架復原坡屋頂;
鋼屋架鋪設屋面板,進行“三防處理”
鋪設波形瀝青改性防水板
蓋瓦
無后期加建的坡屋面修繕方案
原屋面瓦在拆除前收集留用,清除屋架上原屋面層,檢查木屋架結構有無損壞,然后對其進行加固修補,參考房測圖數據和周邊建筑相似部位坡屋面坡度,在木屋架之間,加入鋼結構屋架構件,增強屋面承載力和安全性。根據房測圖數據,現狀保留較為完好的樓棟,施工打開后,如果無其他安全隱患,則只對其木屋架進行加固修補,不做鋼結構增強處理。
保留較好樓棟屋架,正在做木材“三防處理”
面層修繕做法
在屋架上重新鋪裝木望板、瀝青防水板、掛瓦條后掛回原瓦,并在木望板下鋼檁條間增設保溫巖棉板。新舊瓦分片集中鋪設,優先在有保留木屋架的屋面使用舊瓦,不足的瓦片用近似質感和規格的瓦片替換。
保留較好樓棟屋架,更換屋面板
露臺等平屋面修繕做法
清除屋面現有雜質并鏟除至結構層,檢查屋面結構板是否有破損,并根據房測數據進行修補和結構加固。屋面板修復完成后,重做防水和保溫面層,設備平臺平屋頂有新增空調外機箱,并設遮擋構件;露臺的上人屋面在維修完成后,增設安全護欄。
蝶變重生
屋面的修繕不管采用何種材料,何種修繕方式,我們都在盡最大努力留住歷史印記。在高處俯瞰老城區,會看到成片的紅色屋面瓦屋頂。配合綠樹掩映,它們歷經百年,感受著時代的變化,歷史的興衰。當城市日新月異,這些建筑為這座城市提供了記憶的符號,承載著武漢的歷史。
項目信息
項目名稱:武漢外灘薈項目咸安坊修繕工程
建設單位:武漢華發長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
設計單位:上海華東發展城建設計(集團)有限公司
施工單位:武漢市天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
監理單位:湖北天慧工程咨詢有限公司